他承认创业这件事情会上瘾,源头来自对证明自我价值的迫切渴望。
梦想,这是创业者埋藏在内心深处,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无穷动力的一股能量。创业之初,boss给我们算了一笔账:中国在线管理服务的市场渗透率连5%都不到,而中国有1200万中小企业,也就是说在中国至少还有1100万的中小企业是未经开垦的荒地。
而现在,我们把我们的工具提供给这些传统的服务商,让他们拿着这套互联网产品,以他们的名义去服务他们原有的客户。 摘要:“这个市场有多大,我只吃下1%也是很可观的”,类似的说法在创业圈不绝于耳。我们开拓市场的速度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。
每家服务商能存活至今,必然都会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,他们只是没有能力去开发这套系统。 另外,一个产品要想留得住用户,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,能持续提供足够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,所以实力是平台的保障。
以前,企业客户是我们的直接客户,而现在,这些传统企业服务商成为了我们的直接客户。
我们原本认为1%的保守目标,在干了1年后,我们甚至连保守目标的1%(即0.01%)都没有实现。 在采访的最后,吴奇隆突然反问一句: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傻? “我的生活简单到基本上我也花不了钱,我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,我是吃便当,穿牛仔裤的人,我能花多少钱。
在这个品牌旗下有衣服、饰品、箱包等物品,价格并不贵,但如今,这一网站在运营方面并不如人意。 “我们团队一年能做3-5个项目,我们自己的项目就够了,没有能力再接外面的项目。
布局横向发展,喜欢亲力亲为 在吴奇隆名下,有各种各样的稻草熊公司。 在拍戏间隙,他最爱的活动就是看网文,一部戏下来,最多的时候能看五六十部。
短视
小钱也够多了,据《新闻晨报》此前报道称,扫码者“扫一个码最高时能拿到3.5元,最少能拿到2元,以前靠这个能赚到2万元一个月。 在内容创业如此火爆的今天,直接为了宣传企业形象、企业产品的软文又如何呢?软文直接是用来赚钱的,而内容创业实质就是内容赚钱,二者从出发点上来说,基本一致,但是,为什么人们更喜欢标榜自己是内容创业者,而对软文创作却避讳呢? 我们看看《罗辑思维》的历程,《罗辑思维》大概播出了200多期,其中有很多节目是用来卖书的,而且罗胖子动不动就说,这本书卖了几千本,那本书卖了几万本的……800万粉丝,自然会有捧罗胖子的场,然而如果从书定价上来说,“罗辑思维的书死贵死贵的是不争的事实!”所以很怀疑《罗辑思维》卖书的能力。 但不能否认,《罗辑思维》的论点、对某个历史事件、人物娓娓道来,艺术范儿十足,但是,